4月29日,应水产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童金苟研究员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并在大学生众创空间多功能厅作了题为《鱼类生长和品质性状遗传机制研究及优良品种(系)培育》的学术报告,水产学院师生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报告中,童金苟简要地介绍了其团队在鱼类生长和品质性状遗传机制中的研究成果以及鱼类优良新品种(系)选育过程,系统介绍了鱼类生长性状解析、鱼类品质性状解析以及部分经济鱼类遗传育种技术及成果。并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历经数十年科研攻关,培育出的鳙鱼新品种——中科佳鳙1号,该品种是以1993年从长江武汉至黄冈段收集的20000余尾野生鳙为基础群体,以体重和头长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雌核发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经过4代选育而成。在相同条件下,中科佳鳙1号与未经选育的鳙养殖群体相比,18月龄体重提高14.5%,头长提高5.5%。适宜在10到30摄氏度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目前该品种已经经过审定,在湖北、江苏、江西、辽宁、广西、新疆等13个省市累计示范和推广养殖苗种7.6亿尾。下一步童金苟及其团队将在河南省特别是河南大水面养殖水域推广该品种。
在互动环节,童金苟详细回答了nba买球软件教师nba买球软件鳙鱼养殖过程中种质退回、疾病多发等方面的问题。报告会后,童金苟参观了水产学院,并就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等议题与nba买球软件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童金苟自1985年以来,以鱼类遗传育种学、基因组学和育种生物技术为研究方向,开展鱼类生长、体型、性别、饲料转化率、低氧耐受等性状遗传机制研究,同时在鳙等经济鱼类中开展优良品种(系)选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10个以及中科院和省部委课题/子课题10多个;主导培育和合作培育国审水产新品种各1个;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撰稿/水产学院 田媛 摄影/彭冶)
编审/彭博 审核/徐大伟 终审/简频捷